当前位置:首页 > 监督检查
江城: 护航特色产业 把“小禾虫” 做出“大文章”
文章来源: 市纪委监委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7 11:42    点击:15
字体: [ ]

“小虫出禾根,潮退游莘莘;误投薯莨网,农家席上珍。”

当下正值春耕时节,在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的一处农田中,该街道纪工委的党员干部蹲在田埂边与农户交谈。“这片原本是我家丢荒的水田,现在既种了水稻,又养了禾虫,收入翻了几番。”插秧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,分享着“多年生稻+禾虫”产业带来的硕果。

禾虫,沙蚕科水生动物,味甘性温、补脾益胃,入口奇香,鲜美难忘,是广东人喜爱的时令美食。禾虫对水质要求很高,通常栖息于咸淡水交汇的沿海、稻田、浅滩等淤泥沙质土中,养殖条件不易,但在江城区城西街道,却有着一片孕育禾虫的“温床”,在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的督促推动下,开辟出一条“多年生稻+禾虫”的新赛道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“廉”活力。

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,监督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。近年来,江城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决策部署,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内容,督促该区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办、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培优培强特色产业。围绕城西街道禾虫养殖的资源优势,该区纪委监委紧盯该产业项目实施、资金管理、惠农政策落实、产业链延伸及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,打通禾虫养殖“中梗阻”,助推禾虫产业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。


此前,纪检监察干部在走访时了解到农户反映禾虫增产困难的问题,该区纪委监委急群众之所急,督促河西街道、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向上借力,在城西街道阮西村内成立禾虫产业研究院,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,创新推广“多年生稻+禾虫”生态种养模式,实现“一田双收、粮渔共赢”。

此外,针对农村丢荒田、酸碱田等中低产田利用率低问题,城西街道纪工委监察组督促城西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的职能部门压实主体责任,规范土地流转程序,推动闲置农田以约400元/亩的价格流转发展禾虫产业。

近年来,江城区纪委监委始终紧抓政策机遇,围绕“虫”字做文章,精准发力、铁纪护航,让“土特产”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目前,城西街道辖区内禾虫养殖面积已达1310亩,初步形成禾虫养殖核心区,禾虫种苗年产量达30亿尾,销售额近1000万元,带动禾虫全产业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约2亿元,实现农户增收致富,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。

“产业发展到哪里,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。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紧盯特色产业发展的各方面、各环节,进一步聚焦监督重点、拓展监督思路,助推城西街道实施‘万亩基地’计划,为阳江努力打造‘中国禾虫之乡’贡献纪检监察力量。”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